
4月16日,游客在于家村欣赏沉浸式情景剧《明朝那些事》。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
4月16日,记者驱车前往井陉县于家村。步入村中,灰白色调的石屋依山势层叠铺展,高低错落,街道、小巷、胡同,宛如山村的掌纹,分布在村子中。脚下历经五百余年沧桑,被打磨得细腻光滑的石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登上村里的蜃气楼戏台,写有“引商”“刻羽”字样的匾额仍在,台前四根檐柱支撑起一方天地,旧时锣鼓声仿佛依然在石砌台基间回荡。
“我们村儿三百座完整农家院错落有致,四千间古房屋各有特色,六座戏台演古今,七里石街铺锦绣,处处有古风、哪儿都透着文化味儿。”跟着于家石头村景区导游于翠田大姐,记者不但领略到古戏楼、古院落的独有味道,还体会到了这个五百年古村落在当下展现出的蓬勃活力——石磨豆腐坊飘出浓浓豆香,引得人们争相购买;迎风飞舞的招幌与石窗棂相映成趣,吸引不少年轻人拍照打卡;修复后的于氏宗祠陈列着先人开荒的石锄、运水的桶等,成为游客的“吸睛石”。
“趁着无限好春光,我们村儿举办了第一届‘戏聚太行 曲蕴天路’艺术节,从4月5日一直持续到5月5日,不仅有河北梆子《大登殿》、京剧《梨花颂》等戏曲表演,还有井陉拉花、沉浸式情景剧《明朝那些事》、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等表演,‘五一’假期,还有小丑送气球、人脸彩绘等活动,古老与现代激情碰撞,将游客的体验感直接拉满。”于翠田说。
“清凉阁有三奇,有些至今还是谜,今天咱一块儿去探奇,看看它究竟有多奇……”跟着于大姐来到村里的清凉阁,井陉县曲艺家协会主席高帅正在一座古戏楼上,为游客表演快板书《明朝古村燕赵风——清凉阁传奇》。一阵阵清脆的快板声,将游客带入数百年前于谦后人建造清凉阁的传奇故事中,现场响起的掌声和喝彩声,也让古老乡村多了几分活力。
“快板书中为啥说清凉阁很奇呢?”于家石头村景区邀请直播达人何雪飞站在清凉阁前,向网友介绍起了清凉阁精湛的建造技艺。清凉阁高三层,九脊飞檐,似塔非塔、似券非券,阁楼坐落在倾斜的天然大石块上,不打地基、不填辅料,下面两层均为全石结构,且石块巨大,长者数米,风格阳刚,实为鬼斧神工……听着何雪飞的讲解,直播间的网友纷纷评论、点赞。
穿梭古村巷道,探秘百年古村落,体会历史人文积淀……“戏聚太行 曲蕴天路”艺术节期间,于家石头村景区每天都会邀请直播达人来村里直播,向大家展示精彩的节目,推荐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介绍千姿百态的石头文化和淳朴深厚的民俗风情。“线上开播以来,主播们既专业,又接地气,精彩的讲解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很多网友不但知道了太行山深处有这样一个石头王国,也知道了于谦披甲上马、冲锋陷阵的传奇经历。”于家石头村景区工作人员李兵说。
“于家先祖、民族英雄于谦,性格刚直,为官清廉,我们继承先祖遗风,在深山旷野间且歌且行,不断抒写自己的故事。”在于家村石头民俗博物馆,于翠田介绍了几通石碑,上面记载着于家先祖禁止赌博、节约用水的规定。于翠田表示,这些规矩,不仅镌刻在了石碑上,也深深地烙在了一代代人心里,教育后人要厉行节俭、艰苦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负先辈教诲。
中午,于家村的空气中飘散着阵阵香味,一家家农家乐热闹非凡。走进村民李翠娟的农家乐,只见锅里正炖着热气腾腾的大锅菜,李翠娟忙碌地招呼游客用餐,桌上的油炸花椒芽儿、香椿等乡土美食香气扑鼻。李翠娟介绍,她开办这家农家乐二十多年了,每年收入两三万块钱不成问题。“这些年,前来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我们村先后开了十几家农家乐,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于翠田介绍,随着文旅消费持续变化,村里这几年又打造了9套民宿,民宿结合石头村文化和本地特色,软件、硬件一起发力,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游玩体验。
一路山水美景、一路民俗风情、一路访古探幽……在去往于家村的路上,一条犹如飘动玉带的旅游环路,将于家村等27个传统村落串珠成线,于翠田大姐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其为“太行天路”。而一个个由“太行天路”串联起来的古村落,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不断促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和传统村落的整体发展,在赋予传统村落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