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好天气,我们组织党员服务队帮助老人移栽秧苗。”谷雨时节,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队员宋忠云和其他队员一起,带上物资,前往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帮助这里的群众开展春播春种。

通往山洞组的水泥路只能到达谷顶,车辆也只能行驶到此处,剩下的路程只能沿着山谷的小路一路向下。(戴正国 摄)
然而,要到达这个村民小组却不容易。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四面环山,通往村子唯一的路是一条挂在悬崖上的小路,蜿蜒曲折,从峡谷顶端步行到山洞组约需四十分钟,山洞组也因此而被当地人称为“天坑村”。现在,“天坑村”里居住有7户人家,14个常住人口,其中有8位是老年人。
当天,记者跟随中国南方电网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前往寨子,通车的路只能到峡谷顶端,剩下的路程只能沿着悬崖上的小路步行前往。
沿路上,队员不时提醒记者注意脚下,小心路滑。“走慢些,注意小石子容易踩滑。”队员李承明说,他们经常给村民送些物资,已经熟悉路况了。

2021年8月6日,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行走在前往山洞组的路上。(蔡兴文 摄)
沿途,依稀可见开路凿壁的痕迹,峡谷间,三根电线飞悬空中,从谷顶直至谷底。
“你看,这就是我们为村子架设的电线。”队员宋忠云指着峡谷中悬挂的电线对记者说。
从峡谷顶部到底部落差达500米,这么大的高差,电线是怎么架设的?
时间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山洞组的村民照明用电依靠的是从5公里外的下洞田组架设的一条0.2千伏线路。但随着时代发展,线路已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多年来,为山洞组村民提供安全、可靠用电保障成为当地努力解决的民生之需。经过多次考察论证,2019年,投资76万余元的山洞组配电网改造工程启动。

飞悬于山谷间,通往山洞组的10千伏配电线路。(戴正国 摄)
宋忠云说,“为了克服地形条件复杂、物资运输难等各种施工难题,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采用从山顶架设钢丝绳、利用滑轮运输设备的创新方法,经过40多天的艰苦奋战,终于一条长达4500余米的10千伏配电线路通到了山洞组,安装了一台变压器,山洞村民的用电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为几户人家架设一条配电线,投入这么大,值吗?
步行40分钟左右,行至谷底,豁然开朗,几户人家出现在眼前,田地里,村民肖体友正在平整秧田,等待着大家把秧苗栽进去。
电网改造了,电信部门也把网络拉到了“天坑村”里。
村民肖体友说,通了网后,和嫁到重庆的女儿、外孙视频通话很方便。“接通视频就能看到女儿和外孙,太好了。”

2023年6月26日,“天坑村”党员服务队帮助山洞组肖体友老人与女儿视频通话(雷光杰 摄)
通电通网,让大山不再是思念的阻隔,年轻人在外打拼更安心,老人在这里生活也更舒心。
“按照利润回报和成本算,粗略估算这条线需要1300多年才能收回成本。但是这不是我们放弃建设电线的理由,只要有人住,我们的用电服务就送到那里。”雷光杰说。
现在,山洞组的群众大多都已搬出“天坑”,山洞组组长杨飞飞成了8位老人在这里唯一的依靠。
“我的摩托车就停在山崖顶上的水泥路和小路连接的地方,这些老人有点事我也好帮去跑。”杨飞飞说。

2019年7月4日,山洞组配电线路通电当天,“天坑村”党员服务队为村民赠送打米机等电器设备。(雷光杰 摄)
“看到这种情况,当年9月,我们供电部门就组建了这支党员服务队。”队员宋忠云是当时组建党员服务队时就加入的,他说这里都是老人,劳动力不足,组建了党员服务队,能经常在农忙时节帮助他们干些农活,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要办事,跑来跑去不方便,打电话给我,我来巡线走访时就收集好材料,去帮他们办好。”宋忠云说。
“感谢他们给我们安好电线,现在用电器都很方便了。”今年已经72岁的老人周祖芳对记者说,党员服务队的队员经常来看望老人们,帮助老人们干些活,老人们早已把党员服务队当作亲人一样看待。

2023年10月31日,在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医生为老人测量血压。(雷光杰 摄)
2019年至今,这支党员服务队已经为山洞组的村民服务五年多。几年来,这支党员服务队为村民送去节能灯、打米机、电磁炉等家用电器,还联合施秉县人民医院开展“送医义诊”活动,为老人测量血压、检查身体。
杨飞飞说,“服务队不仅只是给我们检查电线电路,还给我们送来打米机这些电器设备,现在,抽水灌溉、打米都用机器,方便多了。”
作为“天坑村”里仅有的年轻劳动力,杨飞飞还做起直播带货,销售当地的蜂蜜和土鸡等农产品。

2025年4月20日,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正在为群众检查电路。(雷光杰 摄)
春耕秋收,年复一年,这支党员服务队的力量在不断更新增强。从2019年成立时的10人,增加为17人,年龄最小的28岁,每一位队员都正在用脚步“填平”“天坑村”的落差。
秧田里,10名队员挽起衣袖、卷起裤腿,熟练地插秧。不一会儿,就插好了一大半。
“年年都得你们来帮忙移栽秧苗,真是感谢。不然我们两个老人不知道要栽到什么时候。”肖体友老人笑着说道。

2025年4月20日,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帮助群众移栽秧苗。(雷光杰 摄)
山谷间,阵阵欢声笑语回荡。
一条电线牵住的不仅是“天坑村”的光亮,更是牵起党员服务队和老人们难舍的情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五年多来,施秉供电局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构建多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成功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

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也被称为“天坑村”。(戴正国 摄)
施秉供电局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江柳川表示,接下来,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将持续探索创新,拓展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与形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深度融合,以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要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戴正国
编辑 余光燕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