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4月28日常德讯(通讯员 陈炼 李慧怡)自2024年以来,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覃永晖教授、陈炼博士带领大学生“科技创新先锋队”利用假期时间,跨越千里远赴陕西省西安市农村腹地问计,探寻乡村振兴的成功密钥。
土建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先锋队”在西安的每次社会实践调查为期15天,一年多来总计走访40多个村庄,访谈村民800余人,完成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服务项目。师生团队在走访中将专业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服务紧密结合,深入西安市的乡村腹地,围绕乡村空间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与运营治理等内容,挖掘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村庄产业发展经验,持续凝练乡村振兴建设与产业振兴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样本。
师生团队经过调研发现,西安市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始于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城市需求的精准定位。在长安唐村,先锋队看到了废弃古村落恢复生机活力的奇迹之路,长安唐村以南堡寨古村落修复保护建设项目为契机开始规划,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段对土坯房进行现代化改造,完善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长安唐村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搜集村史,聘请专业非遗匠人传承村落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同时,该村还搭建“地方政府(实施者)—村集体(受益者)—企业(参与者)”三元共建平台,引入优质工商资本与政府、村集体合作,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策划规划、投资融资、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生态治理等工作。通过“三变”改革构建起“农户+村级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村集体资源与工商资本的紧密融合,壮大了集体经济组织,使村民获得了“固定流转收益+一定比例的分红+合资公司务工+宅基地房产租赁”等多重收益。
在西安发掘的一系列乡村振兴成功案例激发了土建学院师生的深入思考。覃永晖教授说:“西安被认为是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增长极和示范地,拥有广阔的乡村腹地,其乡村具有空间类型多样、历史文化丰富、资源要素齐全和参与主体多元等特点。在西安乡村开展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服务,有助于打破‘纸上谈兵’的教学局限,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发展,也能借‘他山之石’促进泛湘西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建设、产业振兴发展,为我们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