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漯河市召陵区东城街道多角度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5-04-21 16:31:00

近年来,漯河市召陵区东城街道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围绕环境“打底”、产业“强基”、文化“铸魂”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成果丰硕、走在前列,书写出一幅强农美村富民的“万千蝶变”。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东城街道立足“生态宜居星”创建,聚力环境整治,紧盯乡村宜居难题,靶向发力,打牢环境整洁基石,围绕村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关键区域,常态化开展垃圾清理工作,大力整治杂物堆放乱象,有力推动乡村整体面貌由脏乱向整洁转变、由景美向和美蝶变。截止目前,全域开展庭院环境整治150处,开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853处,拆除私搭乱建16处,垃圾清运数量350吨,全域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东城街道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村企联建”,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各村广辟增收途径,成功打造谢庄村租赁经济、黄集村农贸物流等集体经济标杆,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再上新台阶。谢庄村立足租赁经济,建成集体经济第一产业园、第二产业园,实现年收益租金超55万元,提供就业90人,包括脱贫监测户9人。黄集村建设农贸市场,村集体分红可达300多万元,为1300多名失地农民提供再就业创收机会,同时有效解决了村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安置小区物业管理费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乡村要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东城街道以塑造文明乡风为切入点,创新文化赋能活动。依托党员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平台,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新型生活观、新型婚姻观、新型丧葬观。创新非遗文化传承模式,依托绒花技艺成立公司,带动适龄妇女体验并传承非遗文化,发展“指尖上的经济”,丰富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文明氛围,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成功打响“豫绒坊”手作文创品牌。

下一步,东城街道将进一步深度探寻乡村“蝶变密码”,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村集体经济建设,跑出乡村发展的“加速度”,持续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