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教育精英齐聚重庆,共话终身学习与教育生态新未来

发布时间: 2025-04-18 21:57:00

4月18日,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国际教育分会场,第三届“洞见·未来”教育生态大会在重庆巴蜀中学举行。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顶尖教育专家、知名校长及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展开深度探索,共话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李潇珂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潇珂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在人工智能不断重塑知识边界的当下,教育的使命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素养赋能”发生深刻转变。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未来的教育生态需要打破固有壁垒,在标准化与个性化共生中寻求平衡,在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中汲取发展力量。

而巴蜀中学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践行教育创新使命:推进国际教育中心课程改革,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构建终身学习者社区,推动家校协同育人,努力为每一位学生营造适宜成长的教育环境,让“终身学习”成为学生迈向卓越的坚实路径。

蔚政伟

IBO中文课程创始人蔚政伟从教育5.0的核心理念和关键特点切入,探讨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他强调要运用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设置真实且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凸显学习的意义。

同时,蔚政伟还分享了儿童学习规律,指出学习者对世界的认知是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当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时,学习效果最佳。此外,他提到在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理解促进迁移,迁移反哺理解”是两个关键标志。

徐甲彬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徐甲彬从发展认识论课程角度,深入剖析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与会者带来了独特的思考视角。

他认为,终身学习者应打破学科间的“隔水层”,培养跨学科思维,强调知识的互联性和多元性。学习者需摒弃偏见,勇于探索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从而拓宽视野。终身学习不仅是积累知识,更是不断反思和更新认知的过程,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的复杂性。

陈祉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以“把成长还给孩子”为主题发表演讲。针对现在不少人推崇的挫折教育,陈祉妍表示,生活中本就存在诸多挫折,家长没有必要再去人为设置太多挫折。家长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不应过度保护孩子,合理保护是成长的护航,过度保护则会成为束缚孩子的牢笼。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积极情绪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家长应该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氛围,让孩子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状态。

大会还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升学变革下的破局之道”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与经验,为应对全球升学变革提供了多元思路与解决方案。

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招生官工作的Melissa老师指出,IB课程精髓所在的全人培养是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塑造,赋予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将个体成长融入社群价值的综合能力。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IB课程教育成果展,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展示与深度互动,全方位呈现了巴蜀中学在IBDP课程领域的创新实践。展区围绕IB六大学科组、三大核心课程的核心评价标准、课程特色及教学模式展开,通过学生作品展示、课堂教学实录、学习成果数据等多元形式,生动诠释了巴蜀中学在课程实施、教学创新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卓越成效。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