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智慧养殖业”的高原律动

发布时间: 2025-04-21 03:24:00

4月16日,在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青海晟大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养殖基地,银白色厂房内的25万只蛋鸡享受着电力赋能的“星级生活”——鸡舍宽敞明亮,自动喂料机定时投送营养餐,刚出产的鸡蛋顺着传送带欢快跳跃,一路直奔检验车间……一旁,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紧盯着用电设备,不时地“把脉问诊”,确保这场“鸡蛋派对”乘兴尽兴。

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跃动的数字讲述着产业转型的故事:温度25.6℃、湿度58%……数据精确,显示了“大平层”鸡舍的舒适环境。企业负责人王雄言的手机就是“万能遥控器”,他直言道,“过去30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现在3个人便能掌控整个鸡场。”

这样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归功于同仁市近年全方位推进的绿色有机农牧业,由此培育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并打造品牌、优化传统农业生态结构、构建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

2023年智慧养殖项目建设初期,随着3套全自动笼养设备、1套全自动捡蛋设备的运抵,王雄言立马联系供电公司,由供电公司制定供电方案,第一时间开通办电绿色通道,进行现场勘查,项目得以如期落地。

“以前养鸡是体力活,现在玩的是自动化!自打我们引进国内先进生产线,凭借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鸡蛋自动收集、传输、拣蛋、装托,一条龙搞定。”王雄言介绍说,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为误差,鸡蛋品质杠杠的。

为保障企业平稳用电,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提前谋划,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对接服务机制,根据客户不同时期的用电需求,提供“定制化”用电方案。

科技赋能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该企业的有机肥车间,鸡粪通过密闭管道进入处理系统,经过电力驱动的发酵、干燥等工序,变身高档有机肥。这条“附加产业链”每天产出10吨有机肥,可供周边农田使用,形成了“鸡—肥—田”的绿色产业链。

现如今,这个高原“智慧鸡舍”每天产蛋13吨,经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带动了周边120名村民就业。

(卫洁)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21日 第7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